免费直播黄冈_1000款app禁止app安装_大象伊园甸2022秘密入口

   
 
教学科研 >> 科研资政 > 正文

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

2025-03-05 17:08:44

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,公共服务的最基础平台,社会交往、利益关联的最前沿阵地,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防线,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令与工作部署的落脚点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。统筹推进乡镇(街道)和城乡社区治理,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。玉溪的基层治理是构建平安和谐的市域社会、推动玉溪高质量发展的基石,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《玉溪市“干字当头 稳字托底 干部示范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将基层治理作为“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”的重点任务。2月17日,玉溪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也对基层治理作了明确部署,彰显了市委、市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高度重视。近年来,玉溪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,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基层治理体系不完善、治理能力和方式不优、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,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,优化治理方式,提高基层治理能力,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问题,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,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玉溪高质量发展。

推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

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“治理”区别于“管理”的显著特征,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核心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,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,推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实现党的组织、党的工作和党的声音在基层社会全覆盖,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、政治优势、制度优势、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。一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。按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坚持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。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,发展壮大党员队伍。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党员思想、素质和能力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彻底整治基层腐败问题。二要完善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积极推进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“接诉即办”治理实践。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,着力增强乡镇(街道)行政执行能力、为民服务能力、议事协商能力、应急管理能力、平安建设能力。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,拓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领域。鼓励引导广大民营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,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物质支撑,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格局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头参与基层治理,走进城乡社区,走到人民群众身边,教育、示范、引导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,把玉溪基层治理变成260多万人民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。

推进党建引领“三治”融合

党建引领“三治”融合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,要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。一要强化群众自治意识。村(居)民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,要发挥自治组织功能,教育引导村(居)民增强自治意识,组织开展自治实践。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议事制度,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和活动载体,用好群众议事室,通过召开村(居)民代表会议、村(居)民会议等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政于民,引导村(居)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,充分听取民情民意。广大村(居)民要树牢主人翁意识,消除“等、靠”思想,热心村(社区)管理与服务事业,强化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,主动参与村(社区)公共事务,积极主动运用自身民主权利,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,维护自身权益,努力实现“自己的家园自己建”,不做旁观者、等待者。二要加强基层法治宣传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,提升法治素养。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保障困难群体、特殊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。推进城乡社区、企业、学校等基层单位、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。推进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法治化,破除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条款。三要深化德治教育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,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建设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营造“诚信者荣、失信者耻”的社会环境。选树先进典型,激发德治正能量。创新发展基层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动,推进移风易俗,焕发基层文明新气象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好家风、老一辈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精华,推进基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。

推进基层减负增效

推进基层减负增效,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难题,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。一要厘清权责清单,精简基层行政事务。制定乡镇(街道)依法履职事项清单、协助办理事项清单、履职负面事项清单,明确基层组织职责范围,厘清基层职责边界,清理不应由其承担的任务,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,种好“责任田”,干好“分内事”。明确基层政府与村(社区)的指导与协助、服务与监督的关系,严格划定政府及其部门与村(社区)的权责边界,规范村(社区)自治事项和准入事项,严格实施村(社区)工作准入制度。开展村(社区)事务专项清理整顿,精简“文山会海”,让基层干部把时间精力用于干更多的实事,提升工作成效。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,系统总结为基层减负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,长期遵循。二是完善基层治理基础保障。加大基层治理资金投入力度,优化人员和资源配置。严格执行“权随责走、费随事转、事费配套”的原则,以法律和相关规定为基础,为基层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条件。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和教育,推进分级分层培训制度改革,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,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要求。 (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蒋树芬)

原载:《玉溪日报》(2025年3月3日四版 理论与实践)

打印】【关闭
   
芦溪县| 梁河县| 伊川县| 鞍山市| 九台市| 荥经县| 辽阳市| 临沂市| 仁化县| 崇文区|